Skip to content

八卦山古厝聚落之旅

跟著歷史的痕跡,尋找地圖上有200多年歷史,全台最寬闊的建築聚落-崎腳劉宅與月眉池劉宅。由於當地並無明顯指標,我們只好問著當地人,年輕人似乎也不清楚,在翻閱了很多網路上的文件後,根據地圖上的位置,逐一搜尋,終於才在一片果園後方才發現百年古蹟崎腳劉宅就藏身於此。

沿著山腳路四段並轉入100巷,經過一片芭樂園,進入古厝前斑駁的崎腳社區指標就在這裡,更確定我們找到的是百年古蹟。

在拍照過程中,遇到劉氏耆老,透過耆老的解說才明白劉氏在八卦山 腳下已經生根有256年,耆老是劉氏第十九代,劉氏祖先第十一代從唐山過台灣,第十二代子孫出生於台灣,目前據說已經到第二十二代,且這裡的居住者都是劉氏宗親家族。

跟著劉氏耆老的腳步,據了解崎腳劉宅有十六條護龍,耆老說全盛時間有二十二個護龍。有此一說當時移民開墾的過程中族群之間爭鬥之下,福佬客和弱勢族群紛紛走避於居住在山腳邊,形成層層防衛的居住形態。

而劉氏耆老說這裡的寧遠堂是家廟,印象在嘉慶年間就已經存在,之後才在湳雅國小附近另蓋宗祠,並帶領我們進入家廟參觀,建築物保存地相當良好。

參觀完家廟,隨即在家廟旁看到有一口古井,當年供應著全族飲用水之用,現在已將古井封住,免得小朋友跌落。

多護龍的聚落,雖然有些因時間而毀損或變土堆,多數還是能夠居住,我們隨後走訪於崎腳劉宅聚落發現多數家庭還在使用傳統爐灶,堆木柴的情景,彷彿時空停留在四、五十年代,回憶起童年也經歷過奶奶用這樣的爐灶炒菜的記憶,相當親切。

土角厝幾乎在台灣要消失匿跡,這是台灣相當早期的鄉村房屋代表,使用黏著性相當高的泥土,加入稻桿、粗糠來防止龜裂,最怕水災或是地震,還能在劉宅見到具有歷史的建築實屬珍貴。

這裡的房舍都沒什麼多大變化,外觀上來看都還保有早期元素,每戶人家的門前裝飾不盡相同,唯一相同還是平房屋舍。

劉氏耆老跟我們說,彰化縣政府預備要將劉氏古厝列為古蹟,那麼就和月眉池的劉宅一樣並列彰化八卦山 下保存完整的傳統古厝。和劉氏耆老告別後我們繼續轉往月眉池的劉宅古厝。

距崎腳劉宅不遠之處,就是月眉池劉宅落腳地,還被參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列為歷史古蹟,主要是這裡的多護龍聚落建築物保存最完整。

月眉劉氏祖先來自福建漳州南靖縣,在康熙年間第十代渡海來台,在民雄一帶上岸務農為生,但因水利設施不發達,造成農作物收成不佳,後來第十一代清雍正年間才移居於社頭月眉池。

由於人口愈來愈多,開始增建房舍,而現在所在地是劉氏家祠,堂號為團圓堂,第十二世劉炳元進京考取武舉人,並獲賜武魁之扁,並在埕外廣場設有旗桿臺,做為金榜題名紀念之用。當年的團圓堂在民國85年受到祝融毀損,現在所看到的團圓堂是由劉氏家族捐款重新翻修。

也從劉氏家祠的燕尾翹脊頂彰顯劉氏祖先功成名就,崎腳劉宅也有相同燕尾脊,在那當時是件光宗耀祖之事。月眉劉宅北邊有七個護龍,南邊有六個護龍,總共是十三個護龍,因劉氏祖先規定在興建房子時不得將房舍改建為樓房,因此才得以保存完整。

廣場前的池塘型狀如月眉型,才有月眉池之稱,早年劉氏家族2~3戶就有一頭牛,常常在農耕之後,把牛牽到水塘裡喝水洗澡。

目前居住在此的劉氏家族應該還有百人之多,在我們參觀同時,這裡相當寧靜,只有幾個老人在涼亭乘涼聊天。

探訪聚落同時也發現了一口井,這口井當年也是養活劉氏幾百人口,這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背山面水讓劉氏家族在這裡安居樂業。

據文獻記載這一群移民應屬於福佬客,而劉氏是繼蕭氏在當地第二大姓,因生活於福佬人環境中,在面對強勢族群為了生存便學習福佬語言,生活習性也跟著改變,幾代之後語言、飲食、生活習慣已和福佬無異,但還是可以從天公爐的位置與宗教信仰窺探一二。

走訪二個劉氏古厝,認識了這二個劉氏族群的來台歷史,更透過早期文獻記載這些劉氏可能和影子一樣同屬客家人,很可惜這裡的客家文化已消失,我想這是時空背景下造成的原因。此行收獲良多,這樣的建築的確不多見,這裡已成為學術研究者參觀景點之一,一般民眾也可以前往參觀,但參觀時請尊重居住在這裡的居民,讓傳統聚落建築得以保存下去。

月眉池劉宅地址:彰化縣社頭鄉湳雅村山腳路三段632巷2弄1號

崎腳劉宅地址:彰化縣社頭鄉湳雅村山腳路四段100巷

發表迴響

探索更多來自 高雄美食同好會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