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德元埤荷蘭村

利用連假假期一早先參觀了玉井白色教堂,山中的白色教堂真美,之後淺嘗玉井獨特的芒果冰,接著我們驅車來到柳營德元埤荷蘭村 ,會來荷蘭村是因為剛好在網路上看到有人介紹,拍得很漂亮,想說親自來看看這裡。

德元埤原是當地望族劉德元先生在民國前二十年為了造福當地所建造,是一座平地且小型水庫,剛好臨近的柳營的酪農業區域,就這麼巧和荷蘭給人的印象類似,因此台南市政府以荷蘭為主題,將這裡打造成為一個休閒生態園區。

在進園區前,我們先來參觀老牛的家 ,老牛的家 之所以成立,是當時蘇煥智縣長有感於農業機械化後,耕牛已所剩無幾,為了傳承農耕文化,以及讓這些曾經為這塊土地,辛苦工作大半輩子的水牛或黃牛,免於被屠宰命運,設立一個類似老牛安養中心,讓勞苦功高的牛隻可以安享天年。

園區這塊地是向台糖承租,解說室裡有耕牛文化與農具展示,雖然陽春但可以讓現在的小朋友了解,過去老一輩的農夫是如何和耕牛一起孕育這一片土地,相當具有歷史意義。

目前在老牛之家的牛群數量雖不多,為了讓這些老牛可以頤養天年,另外請了曾經有養牛經驗的老農來照顧這些牛伯伯或牛爺爺們。

牛伯伯們在一片綠地曬曬太陽,不用再辛苦耕作,終於有一個善終的家,這樣的概念真得很棒,值得鼓勵更多人來關心這些老牛伯伯。

參觀完老牛的家 ,接著我們再驅車進入荷蘭村園區,荷蘭村是一個以荷蘭為主題的休閒園區,除了非常醒目的風車之外,園區更設有露營烤肉區,如果想了解園區各項設施,建議先到遊客中心拿取解說圖。

遊客中心兼餐飲部,所有吃喝都是集中在這一排建築,還有腳踏車可以租借。

整個園區設施,可以透過放大版的地圖,清楚知道現在位置,以及其他設施相關地理位置。園區雖然很大,但設施並不多,除了遊客中心外,露營和烤肉區,以及風車所在位置是比較大的目標。

進來遊客中心,立即聞到濃濃奶香味,原來是柳營牛奶蛋捲,現做的牛奶蛋捲香到,連外面的鳥兒都聞香飛進來想分一杯羹呢。

還看到賣古早味的零嘴小物。

各式各樣醃漬伴手禮,可能在其他的地方也看過類似商品,似乎吸引力不大。這大概是台灣觀光區的問題,所有老街或觀光區賣的東西太雷同,沒有區隔特色出來,自然無法吸引人購買。

走出遊客中心旁,這是一個大平台,聽說這裡曾經是規劃為搭船的平台,只是不曉得為何沒有了?腳下的應該是所謂的埤塘吧,而這水庫是由九條支流形成,非常類似珊瑚形狀,遠遠還可以望見風車,待會我們會走到那裡。

待在這個平台發呆了片刻之後,接著要沿著步道去看風車,我們來的時候是下午,陽光炙熱,記得要帶太陽眼鏡、遮陽帽、陽傘,那天曬到眼睛快睜不開,就是沒戴太陽眼鏡和遮陽帽的下場。

沿途都是依著水庫支流而走,這裡大概有一陣子沒管理了,草有些長,整體景觀好像有一點不足,這個木棧橋曾經要規劃為搭船碼頭,現在應該沒有了。

大約五分鐘左右的腳程就是風車所在位置,風車近看沒有想像中的巨大,而且造價不斐的風車也不會轉動,有點可惜了。

風車周遭都沒有可遮蔽的樹蔭,夏天如果前往可要做好防曬工作。

當時來遊玩的遊客不多,可能要接近傍晚太陽不這麼毒辣時,才會出現人潮吧,至少這裡是有規劃自行車道,傍晚來這邊騎腳踏車、散步,應該很舒服喔。

在我們往回走時,在停車場旁是露營區和烤肉區,有人真的在這裡露營,甚至有些阿公阿嬤自己帶鍋碗瓢盆,就地在停車場樹蔭下煮起自己帶來的食物,一邊和老朋友聊天,很愜意~

露營區樹蔭多,又有戶外桌椅可以使用,至於水源就不清楚是否方便了。

這座斜木橋是連結露營區、停車場,往遊客中心方向的橋樑,河道似乎雜物多了一些,如果稍加整理會比較好。

這座紅磚橋是停車場通往遊客中心的橋樑,雜草將部分的橋樑給蓋過去了,曾經很風光開幕的休閒園區,不知道是不是經費以及行銷不足的關係,園區整體景觀維護的不夠。

大概待了一個小時左右,我們就離開荷蘭村,在回程路上,遇到一整片荷花田,荷葉隨風搖曳生姿模樣挺美的,於是停下車來拍了幾張照,才甘心離開。

當時還未到荷花盛開期,荷花含苞待放模樣,清新脫俗惹人憐愛,日正當中又很炎熱,沒辦法多待,希望下回有機會來拍荷花身影。

綠油油的稻田正逐漸要轉為金黃色,來到鄉下真好,純樸的美景令人嚮往,就在一路有金黃色的稻田引領之下,往回家的路歸去。當天早上參觀了玉井白色教堂,中午吃了玉井知名芒果冰,下午來荷蘭村走走,荷蘭村是一個很可惜的景點,如果有關單位可以好好規劃,並把週邊景觀維持的好,相信應該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前往,帶動附近觀光。

【延伸閱讀】

【遊記】玉井山中白色教堂

【食記】有間冰舖 (玉井店)

地址:台南市柳營區神農里7鄰新厝100號

地圖:https://goo.gl/maps/SxEafRwGwDQ2

電話:06-6231896

營業時間:全日開放

%d 位部落客按了讚: